告别煤老板,象征着中国终于走出一场黑色瘟疫。煤老板带起种种令人侧目的文化现象,而煤老板崛起的背后代价,却是难以估量。或许要到若干年后才可看到黑色瘟疫的全貌。(凯丽) X)f~ RwF
P9!;L!y.T
原文如下: EdlIqJy#c
m$ZUBC]a|
别了,山西煤老板 煤老板现象如同一场瘟疫 6RR.#<mo5
e6{O; ;k
南都周刊 sdXyB;=
3:L<S^
煤企重组正在按时间表进行,无数山西煤矿主面临“被转型”,他们有的已另谋出路,有的还在苦苦挣扎。未来一年内,这些一直处于社会舆论风口浪尖的富翁们将告别煤老板身份。 M),[R
z
n
|0 TY]
2009年9月中旬,山西新阳煤矿。 Rri|U.h"h
y*[a41{DP
悍马车队、豪华婚礼、包机买楼、豪赌、二奶、矿难、带血GDP……一说起山西煤老板,这些关键词俨然成了他们的代名词。“煤老板”缘何从一个职业身份,演变成为公众眼中一个语义复杂的称呼? D$j3ykM
k\_)^:-^
如今,山西正在加速推进史上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重组行动,涉及国有、民营、私人煤炭企业超过2200家,至2010年底,全省矿井总数将由2598座压缩到1000座,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目前的2200个锐减至100个左右。小煤矿的彻底终结,也使得山西煤老板行将谢幕。 {a.Is_6
NT#H{
]-g
作为富甲一方的隐秘群体,在退出历史舞台的同时,他们建立起来的“黑金帝国”将会如何演变?在这数千个“黑口子”兴衰的背后,是什么造就了煤老板们的宿命?无论煤老板们是提前上岸,还是如今被迫重组,手握巨资的煤老板们如何转型、成百上千亿资金去往哪里,它们是新的洪水猛兽还是会成为一股新的经济力量?这里牵涉的不仅仅是煤老板们的利益,更有那些众多普通个体的命运。 s>Ju|umq
m'8'suL
煤老板最后的挣扎 6HE%H}#
'\jVL_3B
山西,一个已停产近3年的煤矿。 xW|iB-^9,
+qIknV\>x
在一个转型的煤老板的公司院内停放着数辆高级轿车,而据工作人员说这只是公司的一部分轿车。 ~Z*EW,R
SS VcO%$8
一名交班的煤矿工人。 >7=m.%d5
~
J6!W]
张利华认识不少圈中老板,有些煤老板是多年前买的煤矿,钱已赚足,即便这次重组补偿低了,“无非多赚少赚而已”,没有太大意见;倒霉的是那些通过融资、贷款来投资的煤老板,刚刚建成矿井就被叫停、参与重组。 ;?cWB0uU
EDAPR"??U
两排低矮的淡绿色平房已坍塌了大半,一面未倒的砖墙上,可以大略辨识的斑驳字体写着“梭峪技咨煤矿”。 5T<]\(.T
$BE^-VTe
陡峭的山坡上,随处可见丢弃的安全帽、工作服。约半米宽的铁轨,残破为几段,从矿井入口处一直伸向1000米外的储煤场;直径2米的矿井口已经封存多时,铁栅栏门上,锁头锈迹斑斑;斜斜的巷道上,煤渣散落了一地。 uT dLNL
qpzhQ
这里是梭峪,太原地区古交市的一个山村。县级市的古交,曾经汇集了一大批规模不一、类型各异的煤矿,现在,它们先后被叫停。 _}I^EG
I:Gg+,Fd
十几年来,在这个农业与轻工业极其羸弱但小煤窑遍地即是的区域,那些敢吃螃蟹的当地村民以及外来客商,正是借由这样一个个并不显眼的井口,创造了一个个颇具争议的资本传奇。 )~`c*g
(&m ]_1
风云突变,形势不再如煤老板们设想的那般。新一轮的煤炭行业整合重组大幕在山西已然徐徐拉开,与古交梭峪技咨煤矿一样,大量山西小煤窑在本轮“国进民退”之后,将彻底淡出历史舞台,煤老板日进斗金的创富故事也难再现。 IsO="go
gU+:{gaaC
大限将至,曾经饱受诟病的煤老板们在努力尝试着做最后的挣扎。各种反对意见的背后,各怀心事,各有所指,几家欢乐,几家离愁。 al~WMPk
JL8x7\
首富的黄昏 k<D]CpTt(z
5`(ABAI
“古交首富”闫林则损失惨重。 hxz/b!D
S$7>dIt6
虽然在2007年因“雇凶杀人”案被判刑15年,但由于身患重病,57岁的闫林则得到了监外执行的机会。一年多来,除非必要的应酬,他很少出门。 h%C 9v7MB
gH|X;_`{
心脏病、胃癌、尿毒症,多种疾患在这些年里相互交织,使得富甲一方、声名远播的闫林则在精神的世界里悲苦难当,他的结发妻子闫桂英直言不讳地当着他的面对南都周刊记者坦言,“他这样的人,不知道哪天就死掉了。” 5*(;j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