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2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 
«» 2025 - 2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


2011-06-09

班组天地1040期康老师点评

【范例】 [jC7/rU  
L(mWNdS3  
“举手代表”喜变“管事代表” & zSpd  
|#$jw<2  
*bbs.bztdxxl.*/read-htm-tid-158729.html ^Q@2#N  
此稿算是不跑题、有实例、不“缺胳膊少腿”、中规中矩的一篇,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出现,大概能够入选 TJ_{59r  
:| IFD &  
bp5M?!L9n  
~aX]oxpd  
&h<]<]8'  
【总体小结】 ]_K\La3h  
TN,H,jp{{  
1新闻内容需要讲究政治性,正面宣传 629o0>  
2注意文章内容拿捏,肯定现在的同时,切勿否定从前,客观评价以前的工作 rb{77Kf!  
3突出新闻事件中的新,人物要典型,要有特殊性,平常能做到的事情不能用“新”来表达 v=#|j9oEI  
4提炼文章内容,突出事件针对性,写出不同,不能把常规传统当新闻,用事实说话  &N%zdf  
OiV+tw^5T  
(cxtNFhp  
HE#1A&ur  
4iT+cm1DY  
【点评汇总】 J3HQhx;j  
&7\U($  
向党员师傅“叫板” J#g&  
0Nq W:d  
*bbs.bztdxxl.*/read-htm-tid-158578-page-1.html $dZoC~/y  
党员的先进性表现在方方面面,此文偏要指出党员的不足而让职工向党员叫板,这样设计,是想表现什么呢?诚然,党员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不足之处,但是,党员的主流是其先进性,我们现在进行的是主流性宣传,而不是去揪党员的小辫子、揭党员的短,然后报道出来给大家看党员的不足。新闻必须有选择性,选择什么素材当新闻报道,一看其新闻价值,二看其宣传价值,如果二者不具备,那就是作者选材的失败。再说了,一个党员身上的不足,并不能代表所有党员都有此问题。进行这样非典型性宣传,只能有负面效应而起不到积极鼓舞的作用。 7(EVp)[  
dI\E};gQ!  
<P>rgT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党员也是班组职工,出错被人说也很正常,用不着大惊小怪,也算不上新闻。如果把此做成党员被职工叫板的新闻报道,这就在客观上把党员置于普通职工之上,成了平常有错说不得的一类人了!把接受职工批评当成了党员的先进性,作者问问自己,这样的状态还算正常吗? Od3] Ad.jQ  
S_s/d.z  
6G*i6MX[  
1u)i){W(m  
;sWY/]LD*x  
@<7+/Hj?f  
HBY$e>ct  
入党先“入心” k 9X#@   
{mQx- (w  
*bbs.bztdxxl.*/read-htm-tid-158766-page-1.html MjE_VT,k  
此文主题立意还是不错的,可是看到最后,入党先入心也没看明白。此文最大问题就是,把入党和争当先进混为一谈了。此文叙述了肖成玲工作上是如何进步的,如何积极表现的,可这些完全可以说是他在争当先进,却丝毫看不出他是不是入党积极分子。而生活中,争当先进未必争当入党积极分子的职工比比皆是。仅凭作者一句话,说他是入党积极分子就是了吗?要用事实说话的!比如,他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了入党申请书的,又是什么事情,表现出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这里,要通过他参加基层党支部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中的表现来突出他先从上向党组织靠拢,用事实告诉人们,他用心争取入党。此文不修改,恐怕难入编辑眼。 tMe+u#%  
F *@U"$C  
/ o3{!%j  
Wc9z0EQY  
0={!"vOV  
企业基层班组党建今昔之变 \I9{#8 U  
+E|Zf_  
*bbs.bztdxxl.*/read-htm-tid-158860.html :S8Jz$Q" c  
此文立足于表现“变”,用对比手法突出“变”,这点难得可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个难拿捏的问题也从此稿中显现出来,就是用写过去存在的问题来突出今昔之变!无意中,在客观上有否定从前工作之嫌。 Q>V*AmgRo  
g%F6)X&  
i_ y\yN p  
比如第二部分——评先树优:由“凭人缘”到“凭实绩”——这个现象至今在一些企业中也有存在,并不是带有时代烙印的行为。即便是在从前,在评先树优问题上,“凭人缘”和“凭实绩”也都是同时存在,不可能是所有企业都在凭人缘而不是凭实绩,如果把此作为一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恐怕对过去的工作是一种不客观的评价了。 <SD#s,  
pS\;'?  
d&DNDNmo Y  
再比如第三部分——活动形式:由“念文件”到“系列活动”——这部分除了存在与第二部分同样的问题之外,还有把不是一类事情放在一类上做对比的问题。比如“念文件”到“系列活动”,“念文件”不是一种活动形式,只是一种信息传达方式。今天就不念文件了吗?如果传达上级指示精神,除了书面传达、网络传达,有时候还要以念文件的方式传达,这不能算作过时的、甚至落后的方式。同时,与“系列活动”也不是一类。再说了,过去也有竞赛、忆苦思甜等活动,不仅仅是搞活动只念文件而已。这里的报道也不够客观。 Xz9AHz  
0.hhZUYUb  
\/6]zDXJ  
提醒:用对比的手法去写变化,不是为肯定今天而否定过去,而是突出时代之变带给人们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变化,这个变化要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是时代发展的足迹,而并不一定是落后的、落伍的甚至被淘汰的什么。 O4-.oL?q\y  
S; :RR  
Kqa'HI  
这两部分不修改,恐怕此文难见报。 zD~JR%RZ  
*j^qpI-I2:  
?MFAA%&$  
老党员丁师傅,新岗位展风采 6MrX7P-  
Zz=E:}W  
*bbs.bztdxxl.*/read-htm-tid-158728.html u,NU|_302  
是不是新风采,要放到时代大背景下衡量,像文中所说的这些事情——工作喜欢琢磨、生活中是热心人——这样的人在哪个年代都有啊?何以见得是新风采呢?所谓“新”,是指从前没有或者不具备,现在才有才具备的,否则,就不是“新”。 6u ]Q-GI(;  
iR-_ohOx  
n#XS#)bm*  
3>/<=EP  
aBD lW5_P  
优秀党员赵新明:“土专家”玩转“洋设备” CHbHwnT'  
a<G{"&1  
*bbs.bztdxxl.*/read-htm-tid-158905.html .|O?m*C  
该文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提炼和针对性,没明白一个党员该做的事情是什么。跟普通职工比,党员总要表现出他的与众不同,同样当“土专家”,党员的当法和普通职工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写不出这个与众不同,那就没有写到点上。看看此文吧,标题是写一个党员,可把标题换成写技工,下面内容一个字不改都成,这是万金油似的稿子,不太容易被编辑看上。 O+/AK+7  
\bcdVjy&  
C]dp$Z  
w/3d'4mJ7  
~f:"s=g]  
J@F@eqi  
HJJJ{  
山东流云细纱班:班组党建“亮点”多 ^1)f^@O(  
my(eza  
*bbs.bztdxxl.*/read-htm-tid-158832.html 9(>('7z!FD  
党内一律称“同志”,从建党到今天已经延续了90年了,怎么在你们单位还是亮点呢?第二部分也是这个问题,把党内一直延续的传统当新闻写。第三部分粗看还行,但细看,却是答别人出的题,也没啥新鲜。此稿败在选材上。 <\|ou0  
y 1#a5"]  
BA<^S\mY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1) |  浏览(15021) |  收藏
一共有 1 条评论
邱志辉 2011-06-10 14:56 Says:
深入学习康老师的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