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1
榜样并不遥远先锋就在身边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苏志林,53岁,现任应急抢险保障中心高级工程师。从事施工管理技术工作30年来,担任过多个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2016年他担任柳敦公路路面工程施工现场负责人。实施路面工程,工作时间长,质量要求高,工作强度大。作为负责任人,五十多岁的他和年轻的技术人员一样,每天在施工现场工作十几个小时,从标高复测、路面摊铺、碾压、施工机械组合调配等各个环节,他总是亲历亲为,认真负责的抓好每个施工环节,确保工程质量。有人问他“都快退休的人,全局和你一样的同龄人,有几个还在施工一线工作啊,一天十几个小时干,身体能行吗”,而他却说“习惯了,既然选择了公路行业,就意味着坚守和付出,不论怎样都要站好这最后一班岗”。我们知道,支撑他工作的动力不仅是他用实际行动带动和感染着身边的人勤奋敬工作的热情。其实,五十多岁的他每天在工地站上十几个小时,收工后都会筋疲力尽,双脚都会发肿,而他却无任业何怨言,悄悄的端一盆热水,泡泡脚,来缓解一天的疲劳。作为单位的高级工程师,他还主动挑起技术人才传帮带的重担,在工余时间备课,担任“工地夜校”的讲师,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同志,促进他们岗位成才。 机械操作强人 徐明,43岁,现为应急抢险保障中心装载机驾驶员。参加工作二十余年来,先后驾驶操作过平地机、压路机、挖掘机、装载机,是单位名副其实的机械操作“多面手”。二十多年的筑路生涯,锤炼了他乐观、坚毅的品格,铸就了他过硬精湛的业务技能,磨练了他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他干一行、爱一行,多次被酒泉市政府、管理局、中心评为先进工作者, 2016年在柳敦公路施工工地,他担任装载机施工作业组组长。装载机在公路施工中是利用率最高、工作任务最多的施工机械,不论是路基整修、路基开挖填筑,施工供料等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它,装载机驾驶员每天都要马不停蹄的长时间工作。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他从不叫苦叫累,带领他的小团队,任劳任怨,默默付出,出色的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工作任务。 2016年4月,路面底基层施工全面实施,他带领装载机作业组负责稳定土拌合楼上料工作。稳定土拌合楼一天要生产稳定土混合料6000吨, 3台装载机同时作业,每台要向拌合机供料2000多吨,意味这每个装载驾驶员要完成装料、运转、卸料的升降斗程序4000多次,工作强度超乎想象。他每天从早晨6点上机供料,一直要工作到晚上8点,工作时间长达14个小时以上,午餐也在装载机上解决。每次工作任务分配,他总是把石料用量最多料仓“承包”给自己,以减少同伴的工作量。拌合场内尘土飞扬,装载机驾驶室内闷热难耐,加上装载机运料过程的颠簸运行,工作一天下来常常是汗流浃背,双腿麻木,头晕眼花,而他却毫不退缩,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从2月20日进驻工地,到5月30日3个多月内,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休过一天假。 4月25日晚 10点,工作了一天的他刚刚准备休息,却接到了破石场急需一台装载机为拉运石料的自卸车上料的紧急通知。石料如果不能按时拉运到料场,意味着第二天就必须停工备料。接到命令后,他立即发动车辆,独自开往 离主动10公里以外的石料厂,参与到石料拉运工作中,而这一干就是3个多小时,只到凌晨2点才回到驻地休息,第二天早晨6点起床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像这样的加班加点,对于机械操作“多面手”的他来说就是 “家常便饭”,哪个装载机有问题,他加班修理;哪个挖机、压路机、平地机缺操作手,他都坚决服从安排,及时补缺。在他的心目中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 忙碌的高场长 “高场长,矿粉打不进去,快来看看”,“三号料仓,进料螺旋不正常,快来处理”,“戴上安全帽,注意安全”同事们说拌合场内最忙碌的人就是拌合场场长高海明了。 高海明,现年42岁,是应急抢险保障中心2015年破格晋升的最年轻的技师,也是酒泉管理局最优秀的设备修理工、电工之一,曾在全省交通系统技术比武中荣获“技术标兵”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