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的时候陈俊难免紧张。本报记者杨天啸摄 X7Qdx
4%Es2fr+yC
本报讯(记者苏晓明实习记者王向辉) 昨天早上8点,26岁的浙江卫视记者陈俊走进了307医院血液采集中心,他要为远在宁波象山的一位18岁的白血病患者捐献淋巴细胞。一年前的8月5日,陈俊曾为其捐献了骨髓,眼看着患者就要康复,可对方病情突变,急需陈俊的淋巴细胞救命。面对二次捐献细胞肯定对身体有影响的结果,陈俊又一次伸出了双臂。 7j"x3J
B6F]?
|
为配型等了6年 Db RD40$
oVM-|vX
昨天早上,北京307医院,陈俊着一袭黄色上衣、牛仔裤,脚穿运动鞋,笑容灿烂。 lL r
4-_c8
y#` 3It
据陈俊介绍,去年5月14日是他的生日,当天,中华骨髓库给他打来电话,通知他与宁波象山一位患者配型成功。“接到电话就像中了大奖,等了6年终于等到了。”陈俊在高三时,便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一直盼着能与人配型成功。当时,由于怕伤着儿子的身体,陈俊的父母并不赞同儿子的做法,但在陈俊的一再坚持和劝说下,父母最终还是同意了。 ^^: Lhj
'%~N
去年8月5日,陈俊来到浙江省中医院,捐献了15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并植入了白血病患者的体内。陈俊说,直到捐献完毕,他还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只听说受捐者是个18岁的小弟弟,宁波象山人。 aTD_ %r,S
~kq [IZ
2008年大学毕业后,陈俊进入浙江卫视,成为了一名记者。去年秋天,他被借调到了中央电视台工作。 07m$*w)@m
8ua]I\l.
一年后再度捐献 c~2&9]|
"h9(u9r7
今年5月,浙江省红十字会突然给陈俊打来电话,称受捐者病情出现反复,急需输入淋巴细胞挽救生命。 s1.r;E(Ju
<p>h')
相比于第一次的果断,这次陈俊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陈俊说,他不知道二次捐献会有怎样的影响,且爸妈肯定不同意。一个月后,他做出决定,同意捐献,“要是这次不捐,那就前功尽弃了。”在陈俊的一再劝说下,心软的母亲最终同意了儿子的决定。 KX|*LCn
I l[k
据采集中心的医生介绍,二次捐献的人非常之少,身体肯定会受影响,但一般一周左右便会恢复。 Bk~8Dtm7
f& |